爷爷和我谈读书做人 罗雨笙
1.6K+ 1 0

爷爷生前和我谈读书做人

文‖羅雨笙

       我的爷爷罗章龙活到了99岁,1995年大年初四那天去世。在90多岁时和他接触交谈过的多数人都对他清晰的思路、敏捷的反应、稳健的步履、爽朗的谈吐惊讶不已,这哪象90多岁高龄的老人啊。然而有时他也俨然如一付大智若愚的神态。说他有什么养生秘诀和健身锻炼,我看也不见得,关键是他在精神上不懈的追求和对自己的使命有某种强烈的意识和觉悟。再就是内心平静,起居规律的生活。他从不抽烟,不喝酒,吃饭总是清淡小菜,很少吃荤味。最重要的还有是他有坚定的自信心,不管是怎样大的打击,来自政治上、生活上,他都能泰然处之。因为他有一颗平静、不受外界干扰,生活在内在真实的心胸。他的晚年并不寂寞,在窄小的椿园书屋里,每天都能接到一些来信,他为能得到这么些理解而感到快慰。

      在和爷爷的共同生活中,他对我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他对生活从不苛求,但对精神生活却不。我和他的接触、共同生活中,从他那得到的主要是在学问上、思想上做人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以及在学问上思想上的探讨和获得。

      他常鼓励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的学习充实是为了将来立足于社会,他告诉我,古人的书不可不读,因为古今道通一体,他对我说,要想成才,要想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那就必须“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他用参天大树给我做了这样的比喻,根扎的越深,叶也越茂盛,在根里隐藏的是努力的奋斗,还有神秘的影子。古往今来,伟人都有其雄厚的根基,根深蒂固之人,是不会结出贫孱之果的。他的这番话对我以后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使我干渴的求知欲,犹如受到了雨露滋润,从此有了方向。他八二年在我的日记本上提诗一首“读书生涯,风光霁月,传世有学,济世思才,锲而不舍,日新又新”。

      在学问上爷爷这样启发我,在思想上对我的启发帮助也是巨大的。记得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遇到许多不同的观点,信念往往大相庭径,常常使我感到很盲然,无所适从。这时我向爷爷请教,他告诉我这样一句成语:“築室道谋”讲古时候有个人想修一间房子,他不断征求路人的意见,房子应面向何方。结果是一人一个说法,使他无所适从。最后一个长者问他。“你自己的意见呢”?这人说他本想使房子面向南面。长者对他说“你何不按你自己的想法去做?”爷爷对我说,你现在思想虽不成熟,但走自己的路这是很必要的,任何一个成长过程都是循序渐进,积少成多,最后达到突破的。要坚定自己的想法,慢慢去充实它。多读少谈,少和别人去辩论是非。这一席话,除去了我头脑中的烦扰,这以后也使我独立思考的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磨练,主见和自信随着不断的阅读和思索一天天的在增长。爷爷和我对话从来没有说要强迫我接受某种他认为可行的观点,他把我看做和他一样独立的人,常常用启发式的方法。使我悟出许多的道理。

      在做人方面,爷爷常对我说,一个人不管在是逆境还是顺境,应该有这样的心胸,那就是“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坦然地处世,不为环境,世人对你的好恶影响你的道路,改变你的方向,爷爷是这么教导我的,他一生的实践也证明他践行了这种观念。

      他看过的书不少,尤其在年轻时代。他的涉猎面很广,从文学哲学、历史、经济、革命史,他都能对你说出一、二。他一生翻译过康德、马克思传记,海涅诗文,写过经济史方面多部专著。编辑过革命史方面的史实资料。还有他的诗文集及椿园载记,出版了将近十多种书籍。

      我和爷爷经常在一起谈的话题非常之广。我虽能欣赏诗,但却不会写诗。然而我常常听爷爷谈诗,从西洋文学到中国古典诗选; 从歌德、海涅到屈原、李白、杜甫。从他们的气魄、灵感到才华都讲给我听。他认为:“屈原清狂,冥思独到,文采富丽,经纶殊感不足。李白佻达,不入大雅。杜甫拘谨,字句杂有腐儒之见。但毕竟比常人高出一筹。”从爷爷那里我体会到一个诗人要想写好诗,不光是靠才气,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和社会实践是灵感的重要来源。同时写作风格也取决于每个人的做人准则。爷爷晚年有个习惯,一到半夜一点就来灵感,爬起来作诗,被我几次看见。

      爷爷对我国古典哲学中,老庄学说很感兴趣,不仅指他们的文章,汪洋恣肆(庄),文词严谨练达(老)。而认为通过读他们的书能领悟天地幽渺,至人之道。告诉我,善读其书,修内圣外王之业,明六通四辟之道,使人纪民彝复存于天壤,是此书之微意也。它远非浅薄,下士所闻所悟。爷爷对我说:“圣人之道,入乎目,注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读书不是为了图名图利。有道者,犹天地之锺爱,万物之理含孕其中,其天行也,动静与天冥冥相应。”

      我在资料室工作,工作之余,每每读书幽思,笔记摘录。在他的影响下,我对先秦诸子,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西方古近代史上的哲学书籍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边读边体味书中情趣,践行于古之至言。我感觉到我们祖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遗产。我发觉,许多东方古老文化和西方近现代哲学有着邈似神同的相通之处。我深深感到,知今不知古,犹如水上浮萍缺少根基。爷爷也这么认为。他在我日记中曾录他旧作一首“洪荒万古莽秋原,爝火长明白日昏。理念徊旋天地外,星空无际泛思痕。”

      在读书过程中,被我涉猎到的有价值,有思想的作品,都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同时经常和爷爷进行讨论。我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受到他的鼓励和启发,我曾归纳出这样一个式子,对他说:“哲学讲真际,科学讲实际,历史讲经验,宗教讲信仰,经济讲温饱,艺术讲真、善、美,文学讲生活,诗歌讲情感。这些都是它们的本真状态。爷爷听后直说:妙,妙!有时爷爷往往提出一个论点,就会引起我尽情的发挥。

      在和爷爷的接触中,我的思路逐渐开阔,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探索和领悟使我一天天的成熟。并对少年时代就蒙生的使命感,有了进一步的强化和觉悟。

      爷爷的一生经历波澜起伏,饱经风霜,多少也带有传奇色彩。他经常回首往事,跟我谈起他的童年、青年时期以及革命经历,教育生涯,他不仅谈起和他共事过的各种人,各类人以及对他们的评价和看法,还缅怀和他共同创业,出生入死的烈士。在中国近代史上爷爷很欣赏的人物是毛泽东。在载记中他引用了毛泽东青年时代一位同学对他的评价:“润之气质沉雄,确为我校一奇士,但择友甚严,居恒鹜高远而卑流俗,有九天俛视之概,观其所为诗文戛戛独造,言为心声,非修养有素不克臻此!直谅多闻,堪称益友。”爷爷也是非常欣赏他这些的。

      爷爷跟我讲过年轻时代他和毛泽东相遇相识,交往的过程,他的书中也有记载。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一则,内容:“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内容为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其文情真挚、辞赋典丽可诵,古典文体,书法挺秀。爷爷看后颇为感动。返校后,立作一书应之,署名纵宇一郎。三日复书至,略云:接大示,空谷足音,跫然色喜,愿趋前晤教云云。订于次星期日至定王台湖南省立图书馆见面。是日,适逢久雨初晴,丽日星空,空气清新宜人。在走廊处有一少年仪表端庄,器宇轩昂,爷爷心知即所欲晤见之人。自定王台他们第一次会面,每逢周末,他俩总是涉足于远近名胜古迹。去过楚国屈原的故居,汉朝贾傅祠,唐代诗人杜甫流浪曾在此住过的岳麓山崇德寺,南宋文学家辛稼轩将军在长沙的练兵地飞虎营,以及王夫之的家乡。还去过长沙附近的拖船埠,这里有座禹王碑,相传禹王曾在此拖过船,“大禹治水,栉风沐雨,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们都很崇敬这些历史人物。

      他们还经常约定到天心阁、城南书院、长郡中学、韩玄墓等处晤谈。或到郊外自卑亭、水陆洲、潆湾市、猴子石东南渡等远足游览。  

      爷爷曾有几首反映这时期真实写照的诗句。

      曰:“白日东城路,嫏嬛丽且清,风尘交北海,空谷见庄生。策喜长沙傅,骚怀楚屈平,风流期共赏,同证此时情”。

“共泛朱张渡,层冰涨橘汀,乌啼枫径寂,木落鹤泉滢,攀险呼俦侣,盘空识健翎,赫曦联韵在,千载德犹馨。”

      前一首描写爷爷和毛润之在定王台图书馆会面的情景。嫏嬛是古代图书馆的意思。

      第二首是讲一九一五年,雪后与毛润之共泛湘江。登云麓宫的情景,在险峻的山腰中,抬头看见天空中有一苍鹰在上方盘旋。爷爷的“盘空识健翎” 句,喻对毛润之的敬慕之心。

      他们在一起的谈话,经常涉猎的是文学,哲学,国内外政治经济以至宇宙人生等课题,还有对文学与史学的评价,毛泽东也很喜读庄子,还能背诵成章的《西厢记》。他们经常互换读书心得笔记进行交流。关于治学,毛泽东认为,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国家,对于教育,还均属茫然,因此主张在学问方面用全副力量向宇宙,国家,社会作穷源究委的探讨,研究有得,便可解释一切。他们对世界未来的前途有一种理想的憧憬。

      毛泽东给爷爷送过二首诗文,一首是在湖南农民考察途中写的,这首诗爷爷在解放前混乱年代中丢失了。爷爷记得第一句“诚大山也”之后洋洋洒洒一篇散文,很有气魄文彩,据说诗文写的非常优美。还有一首古风保留至今。是爷爷准备东渡日本留学,毛润之在送行时,交给爷爷的。曰: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锺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朦艟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索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事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爷爷非常喜爱上面这首古风,曾对我逐字逐句地讲解它。我同样非常喜欢它。把它作为对我的鞭策和鼓励。

      在和爷爷的接触中,我领悟理解了许多东西,尤其是他对我思想上的启发,帮助是巨大的。使我产生这样的信念,在今后的人生途中,不论是遇到坎坷、或顺境、逆境,也要保持高尚的气节,平和的心态,豁达的心胸和坚定的自信。宁静以致远。

        写于2010年1月

编辑于2024-11-25 08:10:13
已有1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关于作者
About Writer
实名 认证
北京市 - 北京城区
根基深厚,慧性圆明,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