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古镜子 照出世态炎凉

mmexport1616246426511.jpg

         一面古镜子 照出世态炎凉

   【从苏秦以连横说秦(战国篇)

      浅述纵横家苏秦的亲情体验】              

                   【读书札记】                   

                       文/沈溪兴


         苏秦乃战国时代东周洛阳人,出仕前只不过是穷乡僻壤的一个默默无闻的书生。凭藉他的勤奋苦读,自觉博学成才。时值战国后期,秦国独盛,关东各国相继联盟以抗秦,名曰“合纵”;苏秦抓住机遇,遂胸怀“连横”策略,前往秦国,以为可以帮助秦国设法阻止、分化瓦解各国的联盟(亦即破坏“合纵”)。

         在游说秦国君主秦惠王时,他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殽、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呑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苏秦之意,即指望通过秦王采纳、应用他的连横策略,来鼓动、实现秦王称帝治天下的宏伟目标,同时也就能够展现实施自己雄才大略的抱负。

        “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秦王给予委婉地回辞。

        “愿以异日”再领教的措词,算是给苏秦留下以后日展示才华的一丝希望。这就促使苏秦此后连呈十次奏章给秦王的原因,无奈时局不稳,各国谋臣策士巧舌如簧,秦国也不例外,弄得秦王无所适从,最终也就没有录用苏秦的“连横”策略。

         此时,苏秦身上的盘缠已经花光,“黑貂之裘敞,黄金所尽,资用乏绝”,不得不沮丧离开秦国返还乡里。

         一路上,苏秦裹着绑腿布,“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的描绘,足以说明了苏秦归途中的狼狈不堪、和多么落魄的最精妙之形容。

         凄楚的境况不止于此。他疲惫的踏进家门,妻子连头都不抬地自忙织机的操作,嫂嫂也不愿做饭给他吃,甚至竟连其亲生父母都“不与言”。看到了吧?一个人如果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有时亲戚朋友、更甚者连父母亲等家人都不与搭言说话!这难道不是世态炎凉、人情薄如纸的真实纪录?!难怪苏秦喟然长叹:“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这都是我苏秦)之罪也!”

         痛定思痛,坚韧不拔的苏秦等不及休息;回家后第一晚,苏秦立即打开书箱,从数十本书籍中挑选出了姜太公的兵书《阴符》,借助微弱的烛光埋头诵读,反复推敲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股,血流不止…”。瞧瞧!古人为了施展抱负以出人头地,拿起如利刃的锥子狠心刺痛自体大腿,来消除夜间读书的倦意。这种专注的好学精神与意志,是多么值得现代读书人的学习和钦佩呵。

          苏秦通过持之不懈的一年时间的苦读与钻研,终于精通掌握了博喻宏辞,纵横开阖的说辩艺术。当其再度出山,怀揣与前“连横”策略相反的宗旨,目的地也截然不同。

         这次,苏秦义无反顾直赴赵国华丽的宫殿里与赵王“抵掌(击掌、表示兴奋状)而谈”。苏秦胸有成竹地以“乃摩燕乌集阙(比喻博喻宏辞,纵横开阖的说辩艺术)”般的演讲,博得赵王大悦,遂封苏秦“为武安君、授相印”;还赏赐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玉璧百对、黄金万镒,请苏秦按其方略带去联合各国、瓦解秦国与这些国家的往来,从而达到削弱强秦的力量。

        自从苏秦当了赵相后,各国果真按照苏秦的意图陆续断绝了与秦国的外交关系,一时之间,秦国之外的广大天下,无论是众多的百姓,还是威风的王侯,或有权势的谋臣,几乎都是由苏秦的策略与决定所支配和在左右着。

         苏秦在这段威权最盛的日子里,黄金万镒听任调用,随从车骑连绵不断,一路走去风光显耀;驱车跃马游说列国,所到之处畅通无阻;崤山以东各国,***顺着风向一般服从,使得赵国的声望日盛增强。其时,普天之下没有人敢与苏秦抗衡,有文为证:“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

         当苏秦赴楚国游说楚王、路过家乡洛阳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问其嫂嫂:你为什么先前那么趾高气扬,而今又这么低三下四呢?嫂子回答的实在直率:因为您现在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呵呵,听听!

         亲身体验过亲情二种截然不同的对待,已经深谙世故的苏秦解释道:“嗟夫!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时过境迁,古人经历的事件也只能从有限的史料中去追忆。不过,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有谁能下定语,保证古人的故事不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再次重现呢? 


                   文本来源--

《沈溪兴闲情偶记集》旧稿回放

93b1ba5dd8314162b05b24a03d713e97.jpg36ba6802f6c94f4184f8560e994120b8.jpgmmexportd90bbd0cd28359ef5c9dcff69e6293fb.jpegScreenshot_20210309_090022.jpg

编辑于2024-09-19 11:27:25
已有0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