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灵感” 罗雨笙
1.2K+ 1 0

再议“灵感”

文/罗雨笙

      对灵感这个问题我历来很感兴趣,翻阅了过去的笔记,整理了一下,再议“灵感”这个话题。

      柏拉图认为,灵感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神灵附在诗人身上,使他处于迷狂状态,给予他灵感,暗中操纵他的创作,柏拉图说:“诗神就像这块磁石,她首先给人灵感,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由神凭附着。”

      其二是不朽的灵魂从前生带来的回忆。柏拉图认为,灵魂离开肉体,只是暂时现象,灵魂一旦依附了肉体,就仿佛蒙了一层障,但灵魂仍能够依稀隐约地回忆到它未投生人世以前所看到的景象,于是就会产生迷狂,产生灵感。

      在中国,司空图有“神而不知,知而难状”之说。谢灵运有“此语有神助”之谈。汤显祖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在西方,此类说法更多。

      和柏拉图“迷狂说”相同的还有一种提法叫“妙语说”。“迷狂”是一种激动而热烈的灵感状态;“妙语”则相反,它是一种自然而冷静的灵感状态,它没有一点“狂”的味道,而是在平静中慢慢地“悟入”。这种“妙语”似那深山冷泉、清澈而川流不息。

      它有两个基本特点:

      其一,是在长期的积累中,自然而然地悟入,这种“悟”是依靠平时的苦心经营,功夫到处,自然水到渠成;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的熟能生巧。

       第二个特点是平静,严羽所说的“自然悟入”,正是以禅家的“坐禅”而体会到从平静中,能获得“了群动”“纳万境”的灵感。妙语还是一种自然而平静的灵感状态。

   

      这两种说法,是关于人生也可以是文学创作的两种状态:一是狂热,一是虚静;一是神赐,一是积累。

      而对于我来说,过去往往这两种情形在我生活中交替出现。而现在由于每天的坐禅,使我精神从神赐的迷狂,转变为虚静的积累而开悟。而文学中的创作灵感也由此蒙发。

           1995年5月

       

编辑于2024-09-20 07:30:14
已有1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关于作者
About Writer
实名 认证
北京市 - 北京城区
根基深厚,慧性圆明,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