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 罗雨笙
1.8K+ 4 0

论《庄子》

文/罗雨笙

      (这篇文章是我1988年的大学毕业论文,当年发表后引起学术界重视。原来的题目为“从哲学角度浅论《庄子》”,现在重发,有位专家朋友建议我改一下题目,自信点。)

     

       庄子做为我国先秦时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神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统思想,独树一帜,为我国浪漫主义的始祖和先驱,也是中国哲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庄子犹如君临高山,俯瞰环世,超脱世俗。他的文章汪洋恣肆,他心胸豁达、意境深远,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其言宏绰,其旨玄妙,远非下士所闻所悟。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明于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明于理事,是一本囊括天地的道家经典著作。这部书对今天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多年来史学界就庄子哲学体系及庄学演变进行了一系列很有充分依据的论证和说明。我这里以斑窥豹谈点对庄学的粗浅认识。

      在庄子后学中,分裂为三大类派:述庄派、黄老派和无君派。

       述庄派是庄子后学中的嫡派,这一派对庄子哲学的态度基本上是述而不作。他们对庄子的本根论,真知论、人生论都有较为细密的阐发,述庄派对庄子的人生哲学有所继承,也有所改选。

      无君派突出地继承和发展了庄子哲学中的批判性.演变为对现实进行正面猛烈的抨击的思想流派。

       而黄老派则是吸收了各家的基本观点,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学术倾向,他们从道家的立场出发,给仁义、刑名、责罚以一定的地位,使儒、道、法等思想融为一体,并行不悖,有意地排列比较各家学说,先道,再儒家,后法家。他们对百家之学有自己明确的态度和一贯立场,以一定取舍标准融诸家成为一体。这一派的作品有鲜明道家色彩,他们还宣传了顺应天地之常适应时势变化的思想,把道家的无为理论改造成君无为臣有为的统治术。

       黄老这一派学说,它的产生告诉我们,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间不仅有相互排斥否定的趋势,而且有相互吸收融合的趋势,并且形成了一个能吸收各家之长,避免各家之偏的思想流派。他们既讲天地有常又讲因时而变,既讲无为之术,又不主张完全无所作为,即重视法术刑名的强制约束作为,又不忽视仁义礼治的教育手段,既维护君臣上下的尊卑秩序,又不赞成君主专制,既有自己的一贯立场,又不盲目排斥诸家之学。黄老之学的特点说明,在思想发展的历史洪流中不同的相互吸收与融合也可以促进人类思想走向进步。

      从哲学观点论《庄子》,庄子哲学既是一种批判的哲学(对现实的批判),又是解放的哲学(是把人们思想从狭窄的樊笼中解放出来)同时又是富有启发性的哲学。

      《庄子》内篇中的宇宙观,对“道”的概念认识非常清晰。《大宗师》之道是内篇的思想核心,因为《大宗师》一文,正是对“全部哲学的最后问题”作了直接正面的回答,如: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

      这段文字,是庄子论道最完整最集中的体现。它表明,第一,“道”就是宇宙的本体,是最先存在的,是第一性。它“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先天地生,长于上古”,都在表明宇宙本源说是“道”。第二,而这个道又是一个精神客体,是超越了人们一般感知范围的 “可传”“不可受”,“可得”“不可见”。

      《秋水》篇中有这样一段话“物量无穷,时无止”,“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无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庄周这里十分明确地认识到空间与时间的无限性、“道”的永恒性。他指出,短暂的人生是无法“穷尽”客观世界的。但却可把握道。

      在庄子内篇中《齐物论》又可以说与《大宗师》互为表里,《大宗师》的主题是宇宙观,是阐述宇宙本体的。而《齐物论》的观点是认识论,是以一定宇宙观为基点,是在观察现实世界认识现实世界的,但这也只是表达了庄子认识论中的部分。

      庄子哲学的逻辑结构就是有道一一求道——得道。或者用篇名则为:大宗师—齐物论—逍遥游。

      庄子学说中把相对主义观点发展到极致,如逍遥游中指出:道、物之别,“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冥灵“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从这些方面不难理解庄周的相对观点。同时也闪耀着庄周辩证法思想、如《秋水》篇“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已,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

      这段说明,贵贱、大小、有无等矛盾的双方,都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是可以转化的,是具有同一性的。同时掺入相对论“以道观之”、“以物观之”,“因其所大”、“因其所小”,角度变了,认识的结论也会随之改变。就如登高望远,登的越高,视野也就越开阔。站在得道的角度,-切都充满和谐统一。人生虽然无法“穷尽”客观世界。但人类却可在“穷尽”客观世界的征途大道上,永远前进。.

      通过多年来对《庄子》一书的释读,以及在资料室工作期间对评论庄子的各类哲学论文的浏览,自己也谈点小小体会。以上粗浅认识,不足于与学者相论。但自己愿在不断学习中,以求更上一层楼,对庄周有新的体会和挖掘。

      2005年发表于《中国道教》

(写这篇文章是在上世纪88年,当时我在国博资料室工作,查阅资料全是负面的信息。由于爷爷罗章龙对我的影响,我看庄子,我用正面的观点解读了庄子,当年在学术界反响很大,现在网上都有痕迹。)

编辑于2024-11-22 07:39:07
已有4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关于作者
About Writer
实名 认证
北京市 - 北京城区
根基深厚,慧性圆明,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