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忆麦收
文/飞扬
芒种刚过,再过两天就粽子节了,火热的麦收季节已经到来,由于诸多原因,近年来家乡的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加之机械化收割程度不断提高,近些年都是用联合收割机收麦,所以农民们麦熟季节越来越轻松了,与过去繁忙的麦收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此景,不由得回想起少年时经历的诸多麦收往事……
那会儿,一到“芒种”前后,真的是满地遍野麦浪滚滚、金光闪闪,一派丰收喜人景象。
麦收是一年四季中最忙的季节,称为“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大忙季节,抢收抢种,刻不容缓。“芒种三天见麦茬”意思是说麦子熟非常快,有时就差一个晌午,昨天看着还不熟了,如遇上一场雨,再来一个干热风天,今天就熟透了。每每麦收时节天气多变,风雨不时光顾,“麦熟的雨、秋后的霜”,如麦子在临收割前被雨淋了,就会造成籽粒不饱满而减产,所以到了麦熟,就得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地收割、晾晒、打场,当时人们称麦场如战场,抢秋夺夏!如遇上下透雨,就得赶紧耕种已收割完的麦茬地,同时还得对麦收前种的玉米花生等作物进行管理,其劳动强度之大、吃苦受累之多可想而知,当时人们都说:“麦熟是最累的活,过一个麦熟,都得脱落一层皮、掉几斤肉。”
小麦成熟后,收割是最大的任务,因当时没有机械设备,完全靠人拿镰刀割。
割麦子绝对是个体力活,现在老年人腰板不好,多于以前割麦子有关,佝偻着腰,一手挥动镰刀,一手抓住麦秸秆,那个累啊,蹲下去不想站起来,而且再累不能停,因为停下来就不想再动,所以割麦子都是一气呵成,那时我累的说腰疼,大人总是笑呵呵的说小孩子哪有腰,累了就歇歇呗,呵呵。一边割麦子,一边放好“堆儿”,然后绑麦子,绑麦子提前都要先“打钥”,就是用两把麦秆打结成麦钥,然后将割下来的麦堆儿一顺放在麦钥上,放“满个”后就将其打结捆成“麦个儿”,叫做“拾钥”。“打钥”和“拾钥”可一人完成,就是一人单独放一趟麦“钥”;也可以两个人合作一趟“钥”,一人在前面“打钥”、一人在后面“拾钥”。就这样大家齐忙动手,一镰刀一镰刀地割,一个“麦个儿”一个“麦个儿”地捆,等一块地收割完后,还得在地里拾一遍丢落的麦穗,最后再用人拉着小拉车一车一车地将麦子拉运到麦场。麦熟的天气异常炎热,人们为了赶天气凉快,都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割麦子,一直干到晌午时分,中午休息会,下午接着干一直到天黑为止。有时为了抢时间、争速度,中午都不休息,那可真是起早贪黑、不分昼夜连轴转,尽管累的腰酸腿疼,手上磨起了血泡,也得坚持干下去,不能有丝毫懈怠。那时,有不少人家因种的麦子多收不过来,就求助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帮忙收,大家互帮互助,到处是一派齐心协力、热火朝天战麦收的感人景象……
回想那时的麦收经历(杠场,打场,扬场已在上篇散文中讲到,不再细述),虽然已过多年,但仍然历历在目、感慨万千,总觉得有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心里话。我想,凡是经历过那个麦收年代的人们,对“苦”的感触、对“累”的记忆、对“粒粒皆辛苦”的体会、对收获后的喜悦心情都是感同身受的、刻骨铭心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现在的麦收已经不是过去意义的麦收了。农业机械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实现了小麦等农作物耕种、收割机械化,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已基本达到百分之百。过去麦收得需要十几天、二十多天的鏖战,如今三五天即可轻松完成。到了麦熟,乡亲们再也不用那么紧张和忙碌,到时只需雇来一台联合收割机(有不少农户自有),再把自家的拖拉机或三马车开到地头等待收割后的麦粒,运回家后只需晒干便可入库(也有的农家在地头上就粜了),人们再也不受麦收之苦了,仅从这一点上说,现在种地的农民们真是享福了。
如今,麦田还是那片麦田,当时割麦子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只是再也看不到儿时的场景,时间过的太快了,转眼就半百了,呵呵,同龄的你还记得当年收麦子的情景吗?
少时童趣心犹记,每忆堪知岁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