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海彬
农忙已经告一段落,又到了一季总结时。今儿想说的与往年不一样,不谈种植、不谈计划,说一说这个《生产力》。
这些日子以来,给我记忆比较深刻的几段对话:
我:小云去张德鸟家问问他奶奶有没有空种豆子。
小云:大爷,不好了。他奶奶给人家薅秧了,就连痴子(张德鸟他妈妈,脑子不好)也去了。
我:(拨通电话)二姑奶,你庄上有没有人想种豆子的?
二姑奶:二子,这真找点上咯,现在大忙季节,家家都忙要死,那个谁谁谁,都94岁了还拄拐杖在地里薅秧,根本没有闲人。
三大爷推门进来,二子给我递一盒泡面,来不及回去做饭了。太保家太忙了,80多口人在地头吃盒饭,我没抢上。
我:现在薅秧插秧多少钱一亩?
三大爷:差不多350块,还不包吃饭、送秧什么的。满地都是6、7十岁的人,根本没有年轻人。年龄大了做着做着就累了,也做不出什么活。
与其说自己是一名返乡创业者,倒不如说自己是一名地道的农村人,眼下这生我养我的村落,近20年来的发展,可以说 我的心里跟镜子一般清晰。
7年前我曾经在工作笔记中写过农业发展趋势:
一、青年劳动力将会严重缺乏,现有劳动力逐步退化,同时劳务费逐步抬高。
二、农村土地逐渐集中,未来发展趋势将会逐步走向机械化,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创新发明新型劳动工具和提前掌握关于机械作业是创业先锋队应该学习的。
今天我眼中的农业发展:
土地集中——全面机械化——高效生态农业——深加工——稳固区域产业——提高生活水平
简单的说:现代化农业只有在土地高度集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全面的机械化,才能有效发展高效农业,才能进一步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促使农产品有个更好的归宿,才能进一步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矛盾是促进发展的根本动力
从事过农业的人们都会有着类似的感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销售难、技术不成熟、劳心劳力等(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生产关系)。
说白了目前农业发展还处在过渡阶段:土地集中、机械化、技术手段等都在半途中,社会生产活动中的诸多不完善制约着发展,使其前行的脚步缓慢、劳心劳力等(这也正对应着当前的生产力)。
我经常会说,过度阶段的农人处境很尴尬,满心机械化,最后却成了发展趋势下的试验品。多数人家里都放着一堆不好用,甚至不能用的农业机械。最后放下机械,又满世界找人力,在半机械化与人力之间摇摆。最终我们用汗水和时间把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反馈出来。真是尴尬的一代人,也是奉献的一代人。多么希望机械制造商能够深处田头,切实吸纳我们用实践活动反馈出来的点点滴滴。
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劳动力输入越多的产业,越得走向机械化,否则将败在劳动力。
未来不远中小种植户,要么扩大向前,改革走向机械化,要么退出种植,成全更大的种植户!
所以说,当人们的理论认识、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时,通过自我发明、创造、改革等或者在发达的生产力面前产生和积累的新的生产生活经验、劳动技能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成熟的劳动工具和与日改革的劳动对象之间相矛盾。农业生产时机不等人,人们被迫放下不成熟的机械,利用起传统、落后、靠谱的人力(人力不是长久之计)。
新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优良适时的生产工具和不断改革的劳动对象相统一才能匹配出与时俱进的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服务着生产关系。
不过,当人们对物质资料产生新的理论、认识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开始矛盾,这时候,生产关系开始反作用于生产力。而我们要积极响应政策制度、努力宣传先进文化…正确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停止、倒退没有出路
价格随着价值而上下波动,当社会意识过于集中停留在生产一线时,难免会出现供求关系的大跳跃。所以说农产品的深加工趋势是最好的归宿,同时也是促进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利途径。
任何一项有意义的发展大计,都离不开百姓的支持与官方的扶持!
读懂中国梦,描绘梦想的蓝图,努力营造发展趋势的氛围,我相信全面(机械化)现代化定会提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