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平:在南京,我们策划了骨髓捐献者和被捐者的一次“意外”相见
264 1 1

刘海平:在南京,我们策划了骨髓捐献者和被捐者的一次“意外”相见

 

2009年初,受河北省红十字会委托,我与影视传媒公司的搭档荣宝彤、闫斌等组成了一个纪录片摄制组,拍摄了一部名为《爱与血相连》的纪录片,我担任这部纪录片的编导兼主持人。

这部纪录片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200538,家住江苏省宜兴市的姜文翩被诊断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当时,她年仅13岁,这无疑如一个晴天霹雳,把一家人打懵了,所有的梦想和欢乐在顷刻间化为了泡影。

妈妈开始带着姜文翩四处求医看病,很快花光了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并把房子卖掉了,由于化疗需要大量费用,文翩和妈妈一次次陷入困境。妈妈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才是最好的办法,可是,从哪里筹措数十万元的手术费?又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干细胞配型呢?妈妈从居委会开了证明信,四处奔波求助,同时,向中华骨髓库提出申请,为文翩寻找相合的干细胞配型。

曙光终于出现了,在中华骨髓库的资料里,有一份资料和文翩需要的配型完全吻合!各项指标惊人的一致!他是谁呢?他就是石家庄印钞厂的青年职工宋永斌。

2006年的一天,宋永斌无意中接到河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被告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配型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完全吻合,宋永斌当即表示,要捐献干细胞,来挽救远方的这个素不相识的小妹妹。

20061219日,姜文翩进入南京市中大医院做准备。

20061226,宋永斌在河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同下,在河北省四院第一次采集。

20061227,宋永斌在河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同下,在河北省四院第二次采集。

20061228,河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乘飞机将救命血送抵南京中大医院,并成功植入姜文翩体内。

移植13天后姜文翩造血功能恢复。

移植41天后姜文翩走出无菌仓,移植100天后,即200746日,姜文翩康复出院。

手术成功了,故事并没有结束。这对本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从此有了血缘关系,这对连对方姓名都不知道的兄妹却在彼此深深牵挂着,远隔千里的兄妹盼望着能早日见到对方。

按照惯例,红十字会是不提倡捐献者与被捐献者见面的,可是,为了成全这对有缘的兄妹, 我们摄制组开始策划如何安排这对兄妹见面,并尽可能让这次见面更有纪念意义。

2009328日上午,我们摄制组和宋永斌一同来到了南京市,为了给姜文翩和妈妈一个惊喜,我们刻意隐瞒了宋永斌到来的消息,我们如约与姜文翩和妈妈在她们租住的小屋里见了面,能够明显感觉到,母女俩因为没能见到宋永斌而非常怅惘。在采访临近尾声的时候,我和姜文翩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主持人:你们希望能尽早见到宋永斌吗?

姜文翩:(略带哭音)想见到哥哥,可是这次你们来的时候,我给哥哥打电话,他说可能来不了。

主持人:如果哥哥没来,你感觉是不是有些遗憾呢?

姜文翩:很遗憾,我什么时候能见到哥哥?以后你们石家庄有活动邀请我去的时候吗?

主持人:比这还近,你们马上就能见到他。

姜文翩:啊?(母女俩的脸上明显露出期待、诧异和惊喜的表情,母女俩的手紧紧攥在了一起)

主持人:现在我就向你们介绍一个人。

随后,我们将早已等候在楼道里的宋永斌请了进来,当宋永斌手捧一大束鲜花走进屋里的时候,母女俩飞快地扑了上去,三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哭作一团,幸福、温暖和感动迅即弥漫开来,我们摄制组的每一个人也都偷偷抹起了眼泪。

在南京的采访和拍摄期间,有一个小插曲,在大街上竟然遇到了原来河北电视台的主持人、我的同事、当时已在南京电视台工作的代学周,意外的相逢带来了另一场意外的惊喜,这也成了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

相逢总是短暂而快乐的,在我们离开南京的前一天,姜文翩一天没吃饭,总是不住地抹着眼泪,她舍不得永斌哥哥离开。而我们只能一边安慰她,一边向她发出邀请,来日石家庄见面。

……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善良质朴的宋永斌不知道怎样了?还好吗?姜文翩也30岁出头了?身体还好吗?是不是也已结婚生子?

宋永斌是河北省红十字会众多志愿者中的一位,他是河北省第十例配型成功的志愿者,正是有了这些可亲可敬的志愿者,正是他们用流淌在血液中的那份真爱,为患者撑起一片蓝天,让患者的天空不再灰暗!正是他们用自己飞扬的激情,筑起一道铜墙铁壁,让可恶的病魔远离人间!

很庆幸,作为一名纪录片编导和主持人,我遇到过太多的感动,我的心灵一次次得到了升华和洗礼,在一次次的感动中,我从生命的一个驿站奔赴到下一个驿站,我的人生也因此丰盈而充实,现在我更多地习惯于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积淀,并日日为每一个善良的人祈祷!

 

 

 

编辑于2024-12-10 14:06:12
已有1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1)
感动总是瞬间发生!
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