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三因”学说一一隆、赤巴、培根
355 0 0

        神秘的藏医“三因”理论

    隆、赤巴、培根为藏医“三因”学说 ,隆(相当于中医风及气)维持人体动能,赤巴(相当于中医火及肝胆)维持人体温度,培根(相当于中医土及水粘液)保持人体湿润。人体内三因平衡,才能人体处于健康状态偏盛偏衰会发生疾病。“三因”扰乱的内因为人的贪瞋痴“三毒”,贪瞋痴慢疑为“五毒”,贪为过度的贪欲文部物质世界,瞋为无缘无故地瞋恨别人,痴为愚蠢不懂的自然规律,“三因”培根在人体头部,赤巴在人体肝胆等中焦即腹部,隆在人体脐以下。

过度贪欲成隆病的因,过度无缘无故瞋恨别人成赤巴病的因,过度愚昧无知成培根病的因。

贪瞋痴慢疑“五毒”为佛教用语,藏医药与藏传佛教息息相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日常修行的医明科即曼巴扎仓,我们日常用语很多源自佛教,像精进、慈悲、嫉妒等等。

藏医认为晚上熬夜会发生隆 病,白天懒睡会发生培根病。中风、麻木、震颤偏瘫皆属于隆培范铸,消化不良,胃寒肾寒,阳虚皆属于培根病范

高血压,肝胆疾病,热性疾病属于赤巴病范铸。

藏医三因理论相当于中医阴阳理论,阴阳平衡才能保持人体健康状态。“三因”处于平衡时是人体正常活动的生理功能,扰乱就成疾病的因。

 藏医认为隆行走在人体骨髓、神经及脉络中,各种疾病都夹杂着隆,中医理论也认为风行善变,一切疾病中皆含有“三因”。一切疾病“三因”来辩证。像糖尿病,有隆型、培根型等,培根型最多。

“三因”隆、赤巴、培根不仅可单独发生,还合并出现及症状。

 如今人们追求养生长寿,因此预防疾病要遵循“三因”运行规律,保持体内三因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当失衡时及时调整,藏医体质辩证皆从“三医”入手。

藏医人体体质分为隆型、赤巴型、培根型、隆赤型、隆培型、赤培型、混合型等七种。体质皆三因来分型,可见三因对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性,随着人体年龄的增加,体质或多或少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调整,中医辩证分为和平型,阳虚,阴虚,血淤,痰湿体质等九种型。

这三种因素是藏医学理论的核心,代表了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三种基本能量物质。隆 主要与气或风相关,它在人体中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气血运行、肢体的活动和分解食物等。赤巴 对应于五源中的火,其功能包括产生和调节体温、增强胃的消化功能、维持良好的气色、智慧和消化能力等。培根 对应于五源中的水和土,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消化、磨碎食物、增加胃液、提供营养、输送体液、保持水分、调节人的胖瘦、滋润皮肤和稳定情绪等。这三种因素的平衡与协调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它们的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藏医认为隆型人体质的人爱动,消瘦、寿命短等特点,混合型体质的人寿命最长。

藏医《四部医典》中强调老年多为属隆型体质人群,成年属赤巴型体质人群,未成年人属培根人群,因此按不同年龄段的体质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老年人多擦巴桑酥油丸涂擦全身来驱除隆病及预防隆。

隆病患者可见脉象不耐按压,虚而浮且有间歇

赤巴病脉象洪大、细数而紧,尿色赤黄,味臭且挥发力强,火热上炎,头痛身热,口感酸苦,舌苔厚而灰黄,鼻腔干燥,目睛赤黄疼痛,痛处不移,夜晚失眠

培根病脉象沉迟,小便色白味淡挥发力小,口臭,味觉不灵,舌苔、齿馥呈灰白色,面部肿胀,痰涕较多,头晕体沉,不思运动,消化力减退,食欲不振,呕吐或下利完谷或粘液状物,腰肾部疼痛,身体浮肿,甲状腺肿大,全身肿胀瘦赘增生,行动迟缓,神志不清晰,嗜睡,倦怠无力,皮肤发痒,四肢僵硬,关节活动不灵便,阴雨天、黄昏、上午进食后,培根病易发作。

治疗隆病的药味具有甘、酸、咸味的药食,能医治隆病。

赤巴病患者的外治法赤巴病患者,适宜以凉水沐浴,或以令其发汗的方法治疗。

治疗培根病的药味多具有辛、酸、咸味的药食,能医治培根病。

编辑于2024-06-02 13:25:06
已有0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