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创作速成法
一、分清平仄,汉语拼音中第三声、第四声均是仄声,入声字全部算仄声;第一、二声大部分是平声(少数入声字除外,另外列表公布,大家记录熟用即可)。
二、平仄分布规律,基本要求是2、4、6、8、10等双数位置上下联相对应的字平仄要相反,位处1、3、5、7、9等单数位置的字上下可以相反、也可以相同,不管他,上联的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词的词性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四、上联最后3个字不能连续用仄声,下联最后3个字不能连续用平声;不要无规则出现同一个字,即不能出现重复用同一个字,但连绵词、复词除外。如:朦朦,缕缕等。
五、同义词不能对同义词,如中国不能对神州,先进不能对模范等等,这叫合掌,是毛病!
六、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词数的结构要相同,如联合词组要对联合词组。如:千家万户可对三教九流,惊天动地可对泼墨吟诗。
七、上下联要字数相等、联意相关。
八、长联中上联倒数第二句结尾一字要平声字,下联倒数第二句结尾一字要用仄声,由兩句以上组成的对联均算长联。
九、楹联创作的要求还有很多,初学者不可贪多求全,只要掌握这些基本要求,并熟记在心,大胆运用,方可创作出好得楹联。
十、楹联九忌: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一)、忌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二)、忌重字
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三)、忌失对欠平衡
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四)、忌失替应留意
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给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五)、忌乱脚
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六)、忌孤平
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
(七)、忌三仄尾和三平尾
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平,都是语病。
(八)、忌上重下边轻
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弱(轻), 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
(九)、忌用癖典
对联用典会增加对联的可观性,使对联显得更高雅。但是若用癖典,使人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释一遍吧?特别是对初学者,一定要弄清(参考资料,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