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喜欢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退休以后曾经两次去过颐和园,感受昆明湖的“十里花堤柳含烟,九龙画舫云水间”的文化厚重;也曾经三次去过武汉,乘船游览了浩淼的东湖,观赏过东湖的“听涛”和“磨山”两个景区的荷花,回味那“斗转星移人事改,年年不改是荷花”的诗句;还一同去过烟雨江南的杭州西湖,观赏过那里的山环水绕,欣赏那里的曲苑风荷,感受苏轼“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的意境。但是,最让我们情有独钟的还是家乡的那片荷。
我们的家乡在商南县试马镇红庙村。这里有一个村民小组叫南泥湖,村子坐落在米家河畔,村庄面对着一个偌大河滩,中间有一片沼泽地,村里杂草丛生,房屋破旧不堪。由于地处河滩,污水横流,道路泥泞,交通不便,人们便将“南泥湖”虐称为“烂泥湖”。不用过多地介绍,但凭这个诨名,就知道这里过去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了。
随着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村民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经过调研考察,确定这里适合栽种莲藕,它既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这里观赏莲花,带动乡村旅游,又可产出莲藕,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项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烂泥湖”,变成了连片的荷花池,盛开的荷花千姿百态。
村庄里的农户,家家都修通了水泥路,房舍清洁宽敞,道路曲径通幽,民居优雅静谧,整洁有序,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荷花池中建有喷泉、亭台、楼阁、水榭、廊道等景观;村里还建成了北宋农耕文化体验园,游人在这里可以从事刀耕火种、男织女耕古老的农耕体验;村里还开设了茶座、农家乐等旅游服务设施,前来观赏荷花的游客还可以在这里品尝香茗与美食。旅游带动村民的收入相当可观,一个具有农文茶旅融合发展的现代新农村初具形态。
村庄后面的的山梁上,就是商南县著名的秦园春茶叶有限公司的马泉山茶叶基地,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连片的茶园。远远望去,郁郁葱葱,苍翠欲滴。
村容村貌改观以后,村民们便将昔日的混名“烂泥湖”改为宋家庄。村庄周边,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繁花争艳,瓜果累累。现代新村的风韵,醉人的荷香,婀娜多姿的垂柳,精美布局的景观,给夏日的乡村平添了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这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每至夏日,那片荷塘便成了整个村庄的灵魂所在,荷叶田田,高低错落,如同绿色的波浪在微风中轻轻荡漾。清晨时分,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宛如珍珠般璀璨,折射出初升太阳的光芒。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犹如羞涩的少女;有的怒放盛开,花瓣层层叠叠,像娇艳的少妇,风姿绰约,展现出其美丽的容颜和多姿多彩。微风拂过,荷花轻轻摇曳,散发出淡雅的香气,让人沉醉。荷花的清香与众不同,它不似玫瑰那般浓烈,也不似茉莉那般清幽,而是一种独特的、只属于家乡泥土的芬芳。这熟悉的乡愁味道,轻轻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最难忘的记忆,让人激动不已,久久难以忘怀。
池塘边垂柳依依,柳枝轻拂水面,仿佛在与荷花窃窃私语。偶尔有几只蜻蜓飞落在荷叶上,稍作停留又振翅飞走,留下一圈圈细微的涟漪。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与荷花、荷叶、垂柳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天然画卷。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荷叶上,给整个荷塘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农人们劳作归来,路过荷塘时,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欣赏这里的荷塘月色,一天劳作的辛劳与疲惫,仿佛在这一刻瞬间消散全无。
家乡的那片荷,它不仅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见证着家乡的变迁与发展,承载着我们对家乡的深情与眷恋。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家乡的那片荷塘始终在我心中绽放,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