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
姚三余 1个月前 小说
80 1 0

回村

 

石秀秀是被村支书的电话催回村的。电话里,村支书的大嗓门裹着电流声:秀秀啊,你家那老宅基地,再不回来确权就来不及了!”挂了电话,她看着写字楼外灰蒙蒙的天,想起三年前离开时,母亲站在村口老槐树下,手里攥着袋炒花生,说“累了就回来”,鼻子忽然一酸。

她辞职的事没敢跟母亲说,只谎称“公司给长假”。拖着行李箱踏进村子时,正是初夏,田埂上的麦子黄了半截,风里飘着麦香。家门口的铁门没锁,推开时“吱呀”一声,母亲正坐在院子里择菜,看见她,手里的菜篮子“啪”地掉在地上,站起来时膝盖还踉跄了一下:“你咋回来了?”

石秀秀笑着把行李箱拖进来:“想您做的红烧肉了。”话没说完,就看见母亲眼角的皱纹里浸了泪。

村里的变化比她想的大。以前坑坑洼洼的土路铺成了水泥路,村口盖起了快递收发站,连隔壁王婶都开起了直播,镜头对着自家果园,嘴里念叨着“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刚摘的樱桃”。只有她家的老宅基地,还保持着原样——土坯墙,木窗棂,院子里的老梨树还在,枝桠伸到墙外,结着青愣愣的小梨。

确权的事很顺利,可村支书又找了她一回,说村里想搞“乡村旅游”,要把几处老宅子改造成民宿,问她愿不愿意把宅基地租出去。“一年给你一万,还能帮你把房子修修。”村支书搓着手,眼里满是期待。

石秀秀没立刻答应。夜里,她躺在老屋里,听着窗外的虫鸣,想起小时候在梨树下跟小伙伴跳皮筋,母亲在屋里做饭,香味飘得满院子都是。那时候父亲还在,每到秋收,就会把她架在脖子上,去田埂上看收割机。可后来父亲得了重病,为了治病,家里卖了好几亩地,她才咬牙考去大城市,想多挣点钱,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第二天,她去了村后的山坡。那里新修了观景台,站在台上能看见整个村子的全貌——金黄的麦田,白墙红瓦的新房,还有远处蜿蜒的小河。正看着,身后传来脚步声,是王婶。“秀秀,听说你要租宅基地?”王婶递过来一颗樱桃,“甜不?这都是我直播卖出去的,去年挣了快十万呢!”

石秀秀愣了:“这么多?”

“可不是嘛!”王婶拍着大腿,“现在城里人就喜欢咱农村的新鲜空气,你那老宅子要是改成民宿,肯定受欢迎。再说了,你妈一个人在家,你回来住着,也能多陪陪她。”

石秀秀的心动了。她回去跟母亲商量,母亲没反对,只说:“你想好了就好,妈都听你的。”

改造民宿的日子很忙。她跟着施工队跑前跑后,学看图纸,选材料,连以前连螺丝刀都不会用的人,现在能熟练地钉钉子。母亲也没闲着,每天给工人做饭,还把院子里的老梨树修剪了,说“等秋天结果了,客人能摘梨吃”。

民宿快完工时,石秀秀接到了以前同事的电话,说公司有个新项目,问她愿不愿意回去。“薪水比以前高两千,还能升职。”同事的声音里满是诱惑。

那天晚上,石秀秀翻来覆去睡不着。大城市的繁华,村里的宁静,像两块石头压在她心里。她起身走到院子里,看见母亲坐在梨树下,手里拿着个蒲扇,正给刚栽的花浇水。

“妈,”石秀秀走过去,“我以前同事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去上班。”

母亲手里的动作顿了顿,抬头看着她:“你想回去吗?”

石秀秀咬着唇,没说话。她想起在大城市里,每天挤地铁,吃外卖,加班到深夜,回到出租屋还是孤零零的;想起在村里,每天能吃到母亲做的饭,能跟村民们聊天,看着老宅子一点点变漂亮,心里满是踏实。

“妈知道你在城里不容易,”母亲放下蒲扇,握住她的手,“但日子是自己过的,怎么舒服怎么来。你要是想回去,妈不拦你;你要是想留下,妈更高兴。”

石秀秀的眼泪忽然就下来了。她抱住母亲,哽咽着说:“妈,我不回去了,我就在村里陪您。”

民宿开业那天,来了不少客人。有带着孩子来体验农村生活的,有来拍照打卡的,还有像她一样,从大城市回来的年轻人。看着客人们在院子里摘樱桃,在梨树下聊天,母亲笑得合不拢嘴,忙着给大家端茶水。

石秀秀站在门口,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觉得,自己以前总想着“逃离”农村,却忘了,这里才是她的根。她拿出手机,给以前的同事发了条消息:“我找到更适合我的生活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老宅子上,木窗棂映出温暖的光。石秀秀知道,她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编辑于2025-11-07 00:02:30
已有1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关于作者
About Writer
实名
安徽省 - 滁州市
诚实工作,踏实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