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蝉鸣
姚三余 1星期前 小说
30 1 0

窗外的蝉鸣

 

夏日的阳光像熔化的金子,洒在家村的每一寸土地上。窗外,蝉鸣撕心裂肺,一声接一声,不绝于耳。

林晓婉放下手中的书,揉了揉太阳穴。这蝉鸣从早到晚,吵得她心烦意乱。她从省城来到这个偏远农村已经三个月了,却依然无法习惯这里的一切——粗糙的食物、简陋的厕所、夜晚的老鼠,还有这永无止境的蝉鸣。

“小林,开会了!”村支书在门外喊道。

林晓婉应了一声,整理好衣襟,拿起笔记本走向村委会。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她响应号召来到家村参与农村改革试点工作,负责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和协助土地流转改革。这对一个二十二岁的城市女孩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村委会里已经坐满了人,烟雾缭绕。林晓婉刚坐下,就看见一个年轻男子走进来,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皮肤黝黑,眼神却明亮坚定。

“那是顾满仓,村里的种粮能手,也是反对土地流转最坚决的一个。”村支书小声对林晓婉说。

林晓婉点点头,在心里记了一笔。她早就听说过这个名字,家村的年轻一代中,只有他坚持不外出打工,而是留在村里种地,还承包了村里不少荒地。

会议开始了,主题是关于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实施方案。轮到林晓婉发言时,她站起身,详细讲解了政策优惠和预期效益。

“纸上谈兵。”一个声音冷冷地打断了她。

林晓婉愣住了,看向声音的来源——顾满仓。他直直地看着她,目光如炬。

“你说什么?”林晓婉有些恼火。

“我说你在纸上谈兵。”顾满仓站起来,“你知道我们这里的土质适合种什么吗?你知道每年雨季是几月到几月吗?你知道一块地被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会导致什么后果吗?”

林晓婉脸红了:“这些细节我们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慢慢调整......

“慢慢调整?”顾满仓冷笑,“农民等不起!一季庄稼失败了,可能就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粮没了。”

会场一片寂静,只有窗外的蝉鸣更加刺耳。

那天的会议不欢而散。从那天起,林晓婉顾满仓之间的“战争”就开始了。

然而事情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出现了转机。林晓婉独自到田间考察土壤情况,不小心滑进了灌溉渠。正当她狼狈地爬上岸时,恰好被路过的顾满仓看见。

他二话不说,把她拉上来,然后蹲下来检查她腿上被划破的伤口。

“别动,这水不干净,得马上处理。”他的语气依然生硬,但动作却很轻柔。

顾满仓从田边采来几种野草,揉碎后敷在林晓婉的伤口上:“土办法,但管用。”

林晓婉看着他专注的样子,突然觉得这个粗鲁的农民其实并不那么讨厌。

“你为什么那么反对土地流转?”她忍不住问。

顾满仓抬头看了她一眼:“因为我见过。东村去年搞土地流转,承包商不顾地方实际,全部改种高产玉米,结果一场病虫害,颗粒无收。承包商拍拍屁股走了,农民怎么办?”

林晓婉沉默了。

“改革是好事,”顾满仓继续说,“但不能一刀切,不能不顾农民自己的意愿和经验。”

那天下午,他们破天荒地聊了很久。林晓婉发现,顾满仓虽然只有高中文凭,但通过自学掌握了许多农业知识,对土地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

“我带你看点东西。”顾满仓突然说。

他带林晓婉来到一片隐蔽的山坳,那里有一片试验田,种着各种作物,长势喜人。

“这是......

“我的试验田。”顾满仓有些自豪,“我在试种适合本地的新品种,也在摸索轮作、间作的模式。如果成功,亩产能提高三成,而且不会破坏土壤。”

林晓婉看着眼前的景象,内心受到极大震撼。

从那天起,林晓婉顾满仓的关系悄然改变。她开始虚心向他请教农业知识,他也渐渐理解了她带来的新理念。他们一起研究如何将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结合,找到适合家村的发展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微妙的情感在两人之间滋生。他们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在星光下讨论规划,一起分享各自的梦想和往事。

“你知道吗?”一天傍晚,顾满仓突然说,“我一开始觉得你只是个城里来的娇小姐,什么都不懂。”

林晓婉笑了:“那现在呢?”

“现在我觉得......你很像这窗外的蝉。”

“什么?我很吵吗?”林晓婉假装生气。

“不,”顾满仓摇头,“蝉在地下要蛰伏数年,甚至十几年,才能破土而出,在阳光下歌唱。你就像它一样,在陌生的环境中默默积蓄力量,只为最终的绽放。”

林晓婉愣住了,心里泛起一阵暖流。

七月的一个雨夜,林晓婉发高烧。顾满仓知道后,冒雨走了五里路去镇上请医生,然后整夜守在她床边。

林晓婉醒来,看到他趴在床边睡着的样子,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涌上心头。

农村改革试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林晓婉顾满仓共同提出的“渐进式土地流转+特色作物种植”方案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场危机悄然而至。

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了家村,河水暴涨,淹没了大片农田。村民们紧急抢险,但效果甚微。

“必须炸开下游的拦水坝,分流洪水,否则整个村子都保不住!”顾满仓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

“可那是你承包的鱼塘啊!”有人惊呼。

顾满仓毫不犹豫:“人命和庄稼更重要。”

林晓婉看着他,眼中满是敬佩和骄傲。

最终,拦水坝被炸开,洪水退去,村庄保住了,但顾满仓的鱼塘和部分试验田毁于一旦。

灾后重建工作中,林晓婉顾满仓的感情越发深厚。在一个蝉鸣渐弱的秋夜,顾满仓终于向林晓婉表白,两人正式成为恋人。

改革试点结束时,家村已经成为全省的典范。林晓婉的任期也结束了,她必须返回省城。

“等我,”顾满仓紧紧握着她的手,“我会把这里建设得更好,然后去省城找你。”

林晓婉泪眼朦胧地点头。

回到省城后,林晓婉被安排在农业局工作。她和顾满仓依靠书信往来,诉说着思念和各自的生活。距离没有冲淡他们的感情,反而让它更加醇厚。

一年后的夏天,林晓婉终于有机会回到家村考察。车子驶入村口,她惊讶地发现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阔的马路,整齐的温室大棚,还有崭新的农产品加工厂。

村支书热情地迎接她:“小林啊,多亏了你和满仓的努力,现在我们村是全省致富典范了!

满仓呢?林晓婉迫不及待地问。

“他在村委会等你呢,说要给你一个惊喜。”

林晓婉快步走向村委会,心里既期待又忐忑。一年了,他们只靠书信联系,他变了吗?他们的感情变了吗?

推开村委会的门,里面空无一人。林晓婉正疑惑,突然听见窗外熟悉的蝉鸣。她走出去,看见顾满仓站在那棵老槐树下,微笑着看着她。

他黑了,瘦了,但眼神更加坚定。

“你来了。”他说。

“我来了。”她回答。

简单的对话,却包含了千言万语。

顾满仓带着林晓婉参观村里的新项目,最后来到他的办公室。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资料和一本崭新的结婚证。

“这是......林晓婉愣住了。

顾满仓深吸一口气:“我结婚了。”

林晓婉感觉整个世界在瞬间崩塌。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尖锐刺耳,像刀子一样割着她的心。一年来的等待和思念,原来只是一场笑话。

她强忍着泪水,声音颤抖:“恭喜......她是谁?”

“她叫王秀英,是邻村的姑娘。”顾满仓平静地说,“我们三个月前领的证。”

林晓婉点点头,努力保持最后的尊严:“我......我祝你幸福。我还有事,先走了。”

她转身要走,却被顾满仓拉住。

“等等,你不想见见她吗?”

林晓婉几乎要崩溃了:顾满仓,你何必这样残忍?

就在这时,里间的门开了,一个年轻女子走了出来。她衣着朴素,面容姣好,腹部明显隆起,看起来已经有五六个月的身孕。

“建军,这位就是林晓婉姐吧?”女子笑着问。

林晓婉看着她的肚子,感觉呼吸都困难了。

顾满仓扶女子坐下,然后对林晓婉说:“这就是我要给你介绍的——王秀英,还有她肚子里的孩子。”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复杂:“秀英是我堂弟的未婚妻。我堂弟去年在洪灾抢险中牺牲了,留下她和未出世的孩子。按照村里的旧俗,寡妇再嫁很难,更何况她还怀着孩子。为了让她和孩子有个名分,我......

林晓婉愣住了,一时无法理解这番话的含义。

“我和秀英只是名义上的夫妻,”顾满仓继续说,“等孩子出生上了户口,我们就离婚。这样她和孩子都能得到家的承认,也能继承我堂弟的遗产。

王秀英点点头,眼中含泪:晓婉姐,满仓哥是个好人,他这么做全是为了帮我。他经常提起你,说他这辈子只爱过你一个人。

晓婉看着顾满仓,百感交集。

王秀英知趣地离开后,顾满仓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这是我昨天刚收到的,省农科院的录取通知书。我考上了他们的进修班,半年时间,在省城。”

他握住林晓婉的手:“等我处理好这里的事情,就去省城找你。这次,我不会再让你等了。”

窗外的蝉鸣突然停止了,就像它开始时那样突兀。林晓婉这才意识到,原来蝉鸣早已融入了她的生命,成为了爱情最执着的背景音。

她看着顾满仓,看着这个为她破土而出、为她振翅高歌的男人,眼泪终于落下。

“我等你。”她说。

这一次,她知道,等待终将有结果。就像蝉一样,经过漫长的地下等待,终会迎来夏日的歌唱。

 

编辑于2025-11-07 00:13:59
已有1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