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传法偈精解》作者:行德学派李向东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这四句偈颂出自《景德传灯录》第一卷,本人将从文字解析、哲学内涵、修行实践三个维度层层剖析:

IMG_9435.jpeg

第一层:文字般若解析

“法本法无法”:一切万法(现象)的本源实为“无固定之法”,缘起性空是为究竟

“无法法亦法”:虽本性空寂,但不坏缘起假相,现象界的规律依然宛然存在

“今付无法时”:当下传授“无住本性”之时(指禅宗以心传心的时刻)

“法法何曾法”:每个当下生起的现象,何尝具有恒常不变的实体?

第二层:哲学辩证深意

此偈构建了三重辩证关系:

1. 有与空的统一:“法”代表存在现象,“无法”揭示本质空性。如同《心经》“色即是空”的现证

2. 体与用的圆融:以真空为体(无法),以妙有为用(法亦法),正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3. 授受的超越:传法时连“无法”的概念也须超越,如《金刚经》所言:“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第三层:修行实践指引

对治“法执”:破除对修行法门的僵化执着

对治“空执”:避免落入顽空断灭的误区

直指当下:在起心动念处体认“何曾法”的鲜活禅机

如永嘉玄觉禅师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终极奥义:

这四句实为“螺旋上升”的开悟路径:

① 从现象入手(法本)→② 穿透质(无法)→③ 回归中道(法亦法)→④ 超越对立(何曾法)

正如临济义玄所说:“求法者无法可得,求佛者无佛可成”,但又不废“穿衣吃饭、运水搬柴”的日用功夫。此偈的精妙在于同时粉碎“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四句,使学人直接契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实相境界。

当代修行启示: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此偈教导我们:

做事时认真尽责(不坏世法)

面对结果无所执着(体证空性)

在每一个当下保持觉照(今付无法)

最终连“修行”的概念也放下(何曾法)

这般智慧既能解除现代人的焦虑执著,又能在尘劳中保持心灵的自在清明。

编辑于2025-11-11 10:36:29
已有0人喜爱
声明: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代表诗人作家档案库之观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